一个北京医科大学的名医,行医半生,却救不了自己最心爱的人,许鹿希最终只能在痛苦的泪水中看着自己的丈夫邓稼先受尽病痛的折磨逝去。1999年的9月18日,两弹一星功臣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些一开始参加研究还是风华年岁的青年才俊,此时已都成为了耄耋之年的老人。
媒体簇拥着这些为了造出蘑菇蛋而隐姓埋名奉献半生的科学家们。他们在闪光灯下笑谈着当年为造蘑菇蛋的艰难曲折,诉说着那年的光辉岁月,谈话中尽是喜眉笑眼。在远离颁奖台的角落,在这光辉的时刻,却没人注意到,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伏在椅背上满是泪水。
她,是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邓稼先和许鹿希结婚三十三年,真正相伴的岁月却只有六年。上世纪1985年的7月31日到1986年的7月29日,是他们相伴的最后一段时光,也是邓稼先真正属于许鹿希的一年。
可这一年对于许鹿希来说却并无丝毫喜悦,心中只有痛苦。邓稼先在核试验基地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曾多次在工作现场晕倒。
中央见他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多次提醒邓稼先不如先放下手中工作去医院检查一下,可邓稼先的心中没有在乎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在乎的只有原子弹一次检测就要耗费几千万元,所以不能有任何错误。
一直到几十年后,他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乡时,作为医生的许鹿希一眼就看出了邓稼先此刻的身体状况已经如同将倒的大厦,凶多吉少。
邓稼先会同意从核武器研发一线推出,并不是觉得自己的使命完成,可以休息了,而是因为,他患了肠癌。
因为多年从事核武器工作,那时的中国又是一穷二白无法提供优良的防护套装,辐射使得邓稼先的身体出现了病变。一做化疗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血球就会降到一个极低的数值,极易出现全身大出血的情况。
直到此时,许鹿希才了解到,原来这些年,一旦核试验基地出了事故,邓稼先都是首当其冲进去抢救仪器的,他总是对自己的下属说:“你们年轻,要保护好自己,让我来就行。”
记得28年前,邓稼先离家出发的时候还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再归家之后已成为一个两鬓皆白发,身体虚荣的病老人。
其实在去参加核试验的时候,他都做好了随时为国赴死,马革裹尸的心理准备,所以每一次装雷管,他都是亲自上阵。
患上癌症可以说已经是他意料之中的事,只是意料之外的是没想到来的会如此之快,在他还没完成自己的使命前阎罗王就要收了他。
没有人要比许鹿希更懂邓稼先的心和他的身体状况。行医半生,给予无数家庭新生的许鹿希此刻却只能看着最爱的人独自承受病痛的折磨。看着自己的家庭逐渐破碎。
当治疗时鲜血不可抑制地从邓稼先的鼻子里、嘴里和耳朵里涌出时,许鹿希的眼泪也如雨点般无法遏制。
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邓稼先先后做了两次大手术,三次小手术,在所剩无几的时日里,邓稼先还在不停地修改中国今后核武器发展战略的建议书,最严重的时候嘴里念叨的都是:“我们决不能再让帝国主义将我们甩得太远。”
后来,邓老先生终是没抗住太久,于1986年7月29日逝世,一直在他去世一个月前,对邓稼先的解密才被准许。
当时还是医院背着许鹿希给中共中央递了一个报告,中共中央也认为,邓稼先一辈子做着伟大的事业却不为人知,不应如此,就批准了在邓稼先去世前允许媒体报道他的事迹。
于是一夜之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权威报刊上,出现了一个曾销声匿迹28年的伟大科学家。
报道当天许鹿希就接了无数电话,所有电话都是来问邓稼先的身体状况的。许鹿希这时也知道了,医院这是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她,邓稼先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这一年的时光耗尽了许鹿希所有的希望。她曾经因为邓稼先的离开而彻夜难眠地痛苦着,可结果回来了还是如此,那倒还不如一直销声匿迹,至少还有个盼头,知道他还活着。
许鹿希还记得,邓稼先走的那天是1958年的夏天,有一天晚上,邓稼先比平时回得晚了些,两个孩子在一旁玩闹,许鹿希随口问了句:“今天怎么这么晚回来?”
邓稼先却没应声,只是点了点头,简单地吃完饭后,他独自在院子里坐了一会儿就上了床。邓稼先没和许鹿希说太多,只是交代了几句,他的工作要调离了。可调离去哪,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他都不能告诉许鹿希。
许鹿希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她祈求邓稼先至少留个信箱的号码,不至于失恋,但邓稼先却依旧沉默。
那晚,邓稼先一夜没睡,许鹿希也毫无睡意。至此,许鹿希和邓稼先有了一个默契:许鹿希默默支持邓稼先的工作,并不再过问任何有关信息。
当年的许鹿希不过30岁,邓稼先34,孩子很小,女儿典典4岁,孩子2岁。面对如此突然要离去,且归来不知何时的丈夫,许鹿希也曾不解,沮丧,难过。
可看到丈夫邓稼先的态度如此坚决,许鹿希明白了邓稼先选择的一定是一件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事情。
为了完成这件事,他只能抛弃他的家庭,而且这件事他也必须完成。许鹿希终究没有阻拦。自此之后,邓稼先就销声匿迹了,没有一丝消息,宛如这个人突然从世界消失了一般。
丈夫的突然消失,毫无音信让许鹿希遭受过身边人各种各样的猜测,大家说许鹿希已经和邓稼先离婚了,所以才假装不知道他的消息。
就算是两个孩子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突然就没了父亲。许鹿希没做多余的解释,她只是孤身一人照顾着孩子和老人,沉默却坚定地等待着。她相信,邓稼先一定会回来的。
在很多影视剧里,都是这样描述的,许鹿希在听闻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高兴得声泪俱下。可现实却是,原子弹爆炸成功当天,194年10月16日下午,根本不知道自己丈夫在从事什么工作的许鹿希还在北京医科大学的实验室里做实验。
当时,周恩来总理和聂帅守在电话旁,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却并没有说立即公布,而是将这个好消息先放一放,看看国际反应如何。
所以我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还是日本先报道的,许鹿希在晚上十点才从广播里听到了消息。身边的人都是兴高采烈宛如过年一般欢庆,许鹿希却没有过多兴奋,聪慧如她此时已经隐约猜到了邓稼先搞的可能就是这个原子弹研制工作,此刻的许鹿希,心情才算安定下来。
许鹿希本以为,原子弹爆炸成功了,邓稼先就会回来了,可邓稼先转身就又投身进了氢弹的研制中。
那是一次空投预试,氢弹从飞机落下后并没有爆炸,只是摔破了。当时也没有定位点,可无论如何也要把核弹找回来。那时出动了一百多个生化兵搜刮似的寻找都没找到,邓稼先就火急火燎的自己去找了,说来也奇怪,或许就是氢弹就认他,偏偏就让他找到了,没有穿防护服的邓稼先顾不得那么多,直接用双手捧起碎片,身体也因此遭受了核辐射的破坏。
许鹿希说,我生在抗日战争的年代,见过敌人的飞机不断地轰炸我们的家园,见过凶恶的日本人和洋鬼子在我们的地盘上屠杀我们的同跑,所以我理解他,理解他为了造原子弹和我分别28年。
邓稼先没忘记这段家仇国恨,没忘记落后就会挨打的事实,所以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仅仅九天就回到了百废待兴的中国,并舍弃家庭参与到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中隐姓埋名,28年无人问津。
许鹿希,也没有忘记,所以她能一心一意支持丈夫,任劳任怨等待了28年。想来夫妻俩的思想或许是一致的。自古家国难两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米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