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中国大陆)控股有限公司-米乐·官方网站

戎装虽卸志未改 警徽闪耀责更坚-米乐M6(中国大陆)控股有限公司
0769-22105334
当前位置: 首页 > 米乐动态 > 公司新闻

戎装虽卸志未改 警徽闪耀责更坚

2025-08-04 02:26:31 小编

  M6平台在十堰市的街头,有这样一个身影:清晨,他是北京路车流中那道最挺拔的标杆;深夜,他是夜查岗亭里那盏最明亮的灯;雪天,他是冰封路面上那抹最温暖的橘红。他叫陈雄胜,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位交警。

  陈雄胜,男,汉族,1989年6月出生,广东茂名市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9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十堰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五大队副大队长。先后荣获“2009年国庆大阅兵”国家级嘉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获得者、十堰市“五一劳动奖章”,“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十堰市“先进工作者”,十堰市公安局“执法办案标兵”、“优秀青年民警”、多次评为“优秀公务员”、三次获个人嘉奖、“个人二等功”等多项荣誉。

  十七年前的那个清晨,当朝阳为军徽镀上金边,陈雄胜穿上戎装的那一刻,便将“保家卫国”四个字刻进了骨髓,他深知,这身军装承载的不仅是青春的梦想,更是万家灯火的安宁。为了不负这份使命,他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考核中力争上游,把每一个动作练到极致,把每一项技能磨成本能。

  2009年,经过365个日夜的艰苦训练,他站在了特种兵方阵的队列中。当正步踏过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脚下的每一步都是对祖国的承诺,眼前的每一眼都是对人民的责任。接受胡锦涛总书记和全国人民的检阅时,他感受到的不仅是无上的荣光,更是“一日为兵,终身为国”的沉甸甸的责任。这份国家级的嘉奖,不是终点,而是他人生路上一枚滚烫的“初心印章”。

  褪下军装后,陈雄胜通过招警考试成为十堰市特警支队的一员。有人问他,为何要离开熟悉的故土,到一个举目无亲的城市从头开始?他总是笑着说:“军装换警服,换的是衣裳,不换的是守护。”

  在特警突击大队的日子里,他把军营里炼就的钢筋铁骨,化作了打击犯罪的利刃。每次执行任务,他永远是第一个冲在前的人。在处置“3.12”“3.14”特大贩毒案、“4.25”销售枪支案、“4.28持刀拒捕案”系列案件时,面对持刀反抗的嫌疑人,他毫不犹豫地扑上去,用精准的擒拿动作将对方制服,身后战友都为他捏了把汗,他却拍拍身上的灰说:“怕就做不了这份工作。”那些年,他先后参与50余起突发事件处置,直面10多起涉枪涉爆的严重暴力犯罪,在刀光剑影中守护着城市的安宁。每次任务结束,卸下装备时,防弹衣上的汗渍、磨破的手套、带伤的手臂,都是他“不辱使命”的勋章。

  2015年,陈雄胜从特警支队调到交警事故处理大队,岗位变了,他对“守护”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一起事故,可能毁掉几个家庭。处理不好,伤的是民心。”他常常这样告诫自己。

  在事故处理岗位的七年,是他最“拼”的七年。平均每天接处警超百起,意味着他几乎没有完整的午休,常常刚端起饭碗,警铃就响了;深夜刚躺下,又被电话叫到现场。同事们说他是“铁打的”,他却坦言:“哪有什么铁打的,只是心里装着事,睡不着罢了。”有一次,为了侦破一起肇事逃逸案,他连续三天三夜调监控、访群众,终于在一处废弃工厂找到了线索。当受害者家属握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时,他觉得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为了让每一起事故处理都经得起检验,他琢磨出“事故矛盾调解三步法”:第一步“静心听”,让双方把委屈说透;第二步“摆法理”,用条文和事实说话;第三步“顾人情”,在规则内寻求最优解。有一次,两辆车剐蹭引发纠纷,双方各执一词,差点动起手来。陈雄胜先把两人请到调解室,泡上热茶,让他们轮流陈述,等情绪平复后,他拿出监控录像一点点分析责任,最后又考虑到一方是刚下班的外卖小哥,主动协调保险公司加快理赔,让双方握手言和。七年间,他经手的10000多起事故警情、200多起疑难刑事案件、400余起行政案件,没有一起被投诉,没有一起被法制部门复核变更。老百姓都说:“找陈雄胜处理事故,我们放心!”

  2022年,陈雄胜调任交警五大队副大队长,岗位从“幕后”走到“台前”,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这是他贴在办公室墙上的话,更是他每天的行动指南。

  每天清晨五点半,天还没亮,他就已经站在北京路的路口。这里是十堰市最繁忙的路段之一,早晚高峰车流量极大。他总是第一个到岗,挺拔的站姿如松,标准的手势如钟,微笑着指引每一辆车通行。 忙完早高峰,他的脚步从街头转向巷尾。辖区内的企业、学校、社区,几乎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去物流公司,他盯着货车司机系好安全带才放心;到学校,他给孩子们讲“一盔一带”的重要性,还会蹲下来帮小朋友系紧鞋带;进社区,他带着辅警挨家挨户发交通安全手册,遇到老人听不懂的,就一遍遍地画图解释。2023年一年,他深入企业、学校300余次,光是安全宣讲的笔记就记满了三个本子。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解决天津路背街里巷“老大难”的故事。那段路周边有2所学校、2个大型小区,多年来车辆乱停、人车混行,家长们接送孩子时总提着心。但因为道路未命名、未纳入市政管理,交警只能劝离违停车辆,治标不治本。陈雄胜第一次去调研时,就被一位大妈拉住说:“警官,您可得想想办法,我家孙子上次差点被车蹭到!”

  这句话像块石头压在他心上。接下来的一个月,他每天下班后都去现场蹲点,记录车流高峰时段,统计违停车辆信息,还走访了周边的社区、学校、物业。一开始,协调各方并不顺利,社区说资金紧张,学校说没权限,物业说管不了。他没有放弃,今天找社区书记聊,明天去学校找校长谈,后天又拉着物业经理到现场看。“咱们都想想,这里住的是咱的街坊,上学的是咱的娃,这事不解决,咱心里能安吗?”他的真诚打动了大家。最终,东城开发区和李家边社区出资修了人行通道,东方远志学校出资加了隔离护栏。路通的那天,有位大爷特意端来一碗热汤:“陈警官,这汤您一定得喝,暖乎!”

  2024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天气席卷十堰。春运遇上恶劣天气,路面结冰、车辆滞留,交通保障压力陡增。更让人揪心的是,大队两位领导相继病倒,重担一下子落在了陈雄胜肩上。那几天,他成了队里最“拼”的人:凌晨三点,他在结冰的桥梁上指挥撒盐车作业;清晨六点,他在客运站帮司机安装防滑链;中午十二点,他扒两口冷饭又去疏导拥堵路段;深夜一点,他还在办公室核对第二天的勤务安排。

  连续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体亮起了红灯:发烧到38度,胃痛得直冒冷汗。同事劝他休息,他摆摆手:“现在正是较劲的时候,我倒下了,大家怎么办?”他揣着退烧药,裹紧警服,继续在风雪中奔波。有次在路面指挥时,他脚下一滑差点摔倒,幸好被身边的辅警扶住。他笑着说:“没事,当兵时在雪地里滚过,这点冰算啥!”

  那十几天里,他没回过一次家。妻子打来电话,说两个年幼的女儿天天哭着找爸爸,他握着电话,喉咙哽咽着说:“等爸爸忙完这阵,就回家给你们买糖吃。”挂了电话,他抹了把脸,转身又投入到工作中。最终,在他的带领下,全队民辅警顶住压力,保障了辖区道路畅通,没发生一起重大事故。老百姓说:“有这样的交警在,这个年过得踏实!”

  从军营到警营,十七载春秋流转;从士兵到交警,万千个日夜坚守。如今,他依然每天穿梭在十堰市的街头巷尾,警徽在阳光下闪耀,正如他那颗从未改变的初心。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无数退伍军人的缩影:他们脱下军装,却把军人的底色融进新的岗位;他们变换身份,却把“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刻进余生。这,就是“退伍不褪色”的生动写照;这,就是新时代里最动人的责任与担当。

联系专业的商务顾问,制定方案,专业设计,一对一咨询及其报价详情
服务热线服务热线 0769-22105334
免费互联网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769-2210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