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俄军攻陷红军城中心医院时,医院妇产科里那些珍贵的保温箱不堪重击,被震得粉碎。医院的走廊上,一位护士紧紧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浑身颤抖,她的身边是一片狼藉。与此同时,隔壁街区的坦克炮火连绵,震动得天花板上掉下一层层灰尘,整个环境显得无比压抑。这种紧张的局面,谁身处其中都会感到无比绝望和崩溃。
根据8月份的战报,乌克兰军队在反攻中成功击毁了一处俄方的炼油厂,但红军城防线的破口却越来越大,情况愈加严峻。现在连产房都沦为了前线战场,这样的战争环境,乌军究竟该如何继续打下去呢? 俄军利用矿井展开的地道战术,确实令人咂舌。红军城的地下,拥有着超过六百公里的苏联时期建造的巷道,结构复杂得几乎堪比城市的地铁系统。早在五月,曾有矿工在论坛上发出过预警,提到俄军工兵在矿井中进行测绘,但当时基辅正忙于应对哈尔科夫的危机,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如今,俄军的突击队却能带着热成像夜视仪,从废弃矿井中潜入,直接切断乌军的地下补给线——这些地道本是乌军秘密运输弹药和伤员的关键通道。 想要了解问题的根源,可以查阅一下北约教官的评估报告。现在乌军每个旅平均只有20%的士兵接受过巷战训练,而俄军的瓦格纳残部重组的Storm-Z突击队则每位成员都配备了破墙炸药和穿墙雷达。此外,俄军还使用了新型温压弹,这种武器在狭小而封闭的巷道中,其杀伤半径大增至原来的三倍,乌军藏在地下的弹药库和指挥所完全被打得体无完肤。
国际援助的情况早已变得微妙。德国此前送来的豹2坦克在两个月前就已被俄军的卡-52直升机摧毁了七十多辆,现如今却转而送五千顶头盔和两万件防弹背心。与此同时,美国的军火商可谓丰收,雷神公司在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向乌军的销售收入同比暴涨了400%,不过这些标枪导弹的生产日期却是早在2016年的库存货。说白了,乌克兰如今收到的不过是各国清理库存的过时装备。
顿巴斯的战争似乎即将进入残局阶段。红军城控制着三条重要的铁路动脉和两个重型装备维修中心,俄军攻下这里几乎就像捏住了乌东战区的喉咙。更麻烦的是,城内还设有三个西方援建的星链地面站,早在年初,马斯克就曾威胁要切断网络,眼下随着战局恶化,他这一威胁很可能真的会付诸实施。一旦失去及时的卫星通讯,乌军的海马斯火箭炮将成为无头苍蝇,这比损失甚至两万兵力更为致命。 目前,和谈的条件已相当明了。俄方要求乌军撤出顿巴斯的全部领域,而泽连斯基则坚持保留2014年的边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足足有十万平方公里,实在没有什么折中方案可言。此时,国际调解人或许应把焦点放在建立人道走廊上,至少能确保红军城妇产医院里的新生儿能够安全转运到利沃夫。战争终究会结束,但新生儿无法等到下一个冬天的到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