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中国大陆)控股有限公司-米乐·官方网站

美国总统最后的掩体:藏半山腰1319根弹簧撑起可挡1000万吨核弹-米乐M6(中国大陆)控股有限公司
0769-22105334
当前位置: 首页 > 米乐动态 > 行业新闻

美国总统最后的掩体:藏半山腰1319根弹簧撑起可挡1000万吨核弹

2025-08-10 22:54:37 小编

  

美国总统最后的掩体:藏半山腰1319根弹簧撑起可挡1000万吨核弹

  提到夏延山军事基地,其实这是一个源于冷战时期的重大工程,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免受苏联核打击的威胁。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美苏两国都在加紧发展各自的导弹和飞机,力求在军事力量上不被对方超越。1957年9月12日,北美防空司令部成立,这一机构联合了美国和加拿大的空军,主要任务是监视北美上空,警惕苏联的远程轰炸机可能带来的袭击。这个军事基地的构想正是由此而生,由于原来的指挥部设置在恩特空军基地,位置相对暴露,若遭到攻击,后果不堪设想。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对此表示支持,1958年5月12日他签署了相关协议,决定建设一个地下堡垒来加强防护。

  基地的选址位于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附近的夏延山,海拔高达2900米,山体主要由坚固的花岗岩构成,厚度超过600米,能够自然抵御核爆炸带来的冲击波。1961年5月18日,陆军工程兵开始了这一庞大的挖掘工程,犹他建筑矿业公司随后接手。施工团队利用炸药与机械设备,每日消耗两吨炸药,进行了超过三年的挖掘,累计移走岩石约69万吨。在这一过程中,施工队还遇到地质断层的难题,1962年8月为了加固结构,追加了270万美元用于建设混凝土穹顶。工人们的规模达到了2000人,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他们实行轮班工作。1961年12月,施工现场还爆发过一起工人罢工,因一起安全违规事件,一名工人被开除,导致工人集体罢工三天。最终,挖掘出的隧道宽度达到14米,高度18米,长度超过180米,内部被划分为主腔室及辅助区。

  隧道完成后,1963年2月27日,大陆联合建筑公司成功签下价值696万美元的合同,负责建设11栋建筑。这些建筑中有8栋是三层的,另外3栋则是两层的,总建筑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这些建筑并不是直接建在地面上,而是通过1319根巨型弹簧支撑,每根弹簧重达1000磅,这样可以确保在爆炸或地震时,建筑物的摇晃不超过一英寸。此外,管道系统也采用了柔性连接设计以防止断裂。基地的入口设有两道重达25吨的防爆门,每道门厚约1米,能够在45秒内关闭,门后还配有防爆阀,能够有效过滤化学、生物、辐射及核污染物。整个基地的设计能够承受30兆吨核弹在1.9公里外的爆炸,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2000倍。基地还具备自给自足的电力系统,六台柴油机的单台功率为956千瓦,配备有备用电池组,柴油储备达到51万加仑。水源来自山泉,能够存储150万加仑的消防用水和450万加仑的散热用水,保证了电力、水源和空调系统的可靠性高达99.999%。

  经过多年的建设,整个基地的成本最终达到了1.424亿美元。1966年4月20日,战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而在1967年2月6日,基地全面投入运营。这里配备了医疗室、商店、食堂、健身房等设施,能够容纳800多人,而高级军官则享有套间,普通士兵则有大量的床铺。指挥系统使用的是Burroughs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能够实时连接全国的电信网络,通过贝尔实验室开发的CARRS系统,系统埋藏在数百米的岩石之下,还有多条备用通信路线确保通信不间断。

  夏延山基地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北美防空司令部,监控导弹、太空系统和飞机的入侵情况。在冷战期间,它成为了军事指挥的神经中枢,能够实时汇集雷达和卫星数据,提供导弹预警和攻击评估。尽管它被称为总统的最后掩体,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指定给总统居住,更多的是保障军方指挥链的畅通。虽然总统可以选择其他地方,例如乌鸦岩山或天气山,但夏延山仍然是军方的核心基地,能够让指挥官在核战期间坚持数月,反击苏联的军队。

  然而,经过几年运行后,基地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1979年和1980年,系统出现了故障,与假导弹警报等问题反复发生,由于计算机芯片的故障差点引发核战。为此,军方对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确认了假警报的来源,并更新了系统,增加了离线测试设施来避免在线出现错误。将军詹姆斯·哈廷格在总结时表示,他的职责是向华盛顿提供及时、可靠的警告,1970年代他们每小时处理6700条信息,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随后的升级工作也从未停止。1973年,系统开发公司花费1585万美元对卫星处理系统进行更新,更换了通信和显示器设备。1974年,基地引入了弹道导弹防御中心的软件,以增强预警能力。1979年10月1日,427M改进程序上线,整合了指挥、太空和导弹的功能,尽管初期导致假警报出现。1983年,联合监视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取代了早期半自动的地面环境系统。1986年,批准了生存通信整合系统的计划,虽然实施被拖延到1995年,总花费达2.34亿美元。1988年,也有计划对夏延山进行升级,但由于兼容性问题未能如期进行。

  1995年2月,针对导弹预警中心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升级,耗资4.5亿美元,这是整个17亿美元翻新工程的一部分。2000年,启动了作战指挥员集成指挥控制系统的项目,总花费超过7亿美元,计划于2006年完成。2010年至2011年,导弹预警中心经过了一次翻新,并于2011年8月3日举行了剪彩仪式。2015年初,雷神公司获得了一份价值7亿美元的合同,将通信设备搬回基地,以防止电磁脉冲攻击。基地的设计使其能够抵御高空电磁脉冲,是国防部唯一获得认证的地下设施。

  2006年7月28日,基地的主要职能移至彼得森空军基地的地下,而夏延山则转为备用基地。2008年5月12日,正式成为北美防空司令部和北方司令部的备用点,以此纪念北美防空协议50周年。如今,基地归属美国太空军,处于热备用状态,根据需要配置人员,日常运营中仅使用30%的空间和5%的人员。北美防空司令部和北方司令部的日常工作依旧在彼得森进行,而夏延山则主要用于训练和资格认证。

  在冷战至今的发展历史中,夏延山军事基地见证了许多重大变革。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探测任务逐渐减少,但随着普京时代的到来,俄罗斯的轰炸机再次试探北美防空的底线,北美防空司令部的战斗机得以执行拦截任务。2023年2月4日,北美防空司令部首次击落了目标,成为历史的一个重要时刻。尽管基地的活跃度有所下降,但仍然是防范核战争的象征。随着技术的进步,虽然其重要性有所减弱,但在面对电磁脉冲和生化威胁时,基地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护队伍的规模有900人,负责后勤、安保和维修工作,确保随时保持待命状态。

  从某种程度上说,夏延山基地体现了美国对核威胁的高度警惕,并且在关键时刻确实拯救了生命。911事件发生时,基地曾一度关闭,进行紧急演练,模拟如何在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隔离人员。基地内设有教堂和心理服务部门,帮助工作人员保持心理稳定。电力系统从城市电网切换至备用电源,涉及全套系统的测试。虽然如今网络攻击和信息战争日益频繁,但核风险并未消失。基地所能抵御的威胁包括医疗紧急情况、自然灾害、民众骚乱、常规攻击、电磁脉冲、网络攻击、生化及放射性攻击、简易核武器、有限核战争以及全面核战争,层层递进。

  总的来看,夏延山基地不仅仅是科幻思维的产物,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程。通过挖山建楼、使用弹簧进行隔震、设置防毒门阀和预警系统,它多年来为北美的安全保驾护航,也同时提醒人们核战争的荒谬性。尽管成本高昂且升级持续不断,但相较于核战争带来的代价,这些投入显得微不足道。目前,该基地保持低调的待命状态,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便能迅速投入运作。其就像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老兵,虽然已不再活跃,但他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依然不可或缺。深入分析夏延山基地的建设与演变,可以看到它隐含的冷战思维的延续。1950年代,战略空军司令部在新英格兰地区建立了裸山地下指挥所,于1953年完工,以应对核爆的威胁。而夏延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建设,北美防空司令部也经历了多次驻地的转移,从恩特到奇德劳再到彼得森,而真正的核心防护则始终在这座山中。

  基地的土地面积达到了5英亩,内部包括15栋建筑,分为两层和三层,全部采用钢材围护结构。外部则设有停车场、消防站以及大量的娱乐设施,如野餐区、壁球场、排球场、篮球场、以及高尔夫推杆场。水源丰富且用不完,山泉的产水量部分满足需求。燃料和电池的保障措施确保了基地的电力供应。威胁评估覆盖了从医疗到全面核战争的多个层面,形成了层层递进的安全防线年之后,基地还建立了专门的测试场,以防止假警报的发生。从最初的Burroughs系统到现代的信息处理系统,基地的布局愈加智能化,能够兼容卫星和雷达的数据。

  虽然受到了时代变化的影响,基地的工作人员从曾经的2000人减少至如今的几百人。自2008年之后,基地转为备用状态,以节省开支和人力。但2015年,通信设备再次移回基地,以防备电磁脉冲的威胁,这进一步证明了基地的战略价值。雷神公司与基地的合作合同也强调了这一点。在国防部的认证中,基地被认定为能够抵御高空电磁脉冲(HEMP),其设计使得其在面对核爆或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脉冲时,仍可维持运行。如今的夏延山基地,不仅仅是一座军事设施,更是美国在冷战期间演绎出的历史缩影,成为了核威胁防范的重要象征。

联系专业的商务顾问,制定方案,专业设计,一对一咨询及其报价详情
服务热线服务热线 0769-22105334
免费互联网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769-2210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