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理念20周年。中央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走出了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挖掘金山银山“价值”,让绿水青山成就金山银山、金山银山永葆绿水青山。
有图有真相!“国资小新”推出“两山画卷”系列视觉报道,带您走进中央企业绿色实践的第一现场。今天为您带来第二期,看央企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在经营发展的同时恢复生物多样性,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精心守护兴化湾水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区域生物繁衍,常年有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动物“光顾”。此前,福清核电来了位“特殊的客人”——白鹭。运行值班人员查验发现这只白鹭受伤严重,第一时间报告并安排将其送往福清市林业局救治。
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惠安公司十余年间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建起国内领先的“物化+生化”大型废水处理系统。如今,二十多种鸟类已把这里当作家园,总数逾200只。
2022年起,国家电网“绿电方舟”公益项目在浙江、福建、新疆、江苏、湖北、甘肃等地的13个生态保护区落地实施。在浙江舟山五峙山列岛,供电公司以守护“神话之鸟”行动为抓手,搭建“净零碳智慧观鸟屋”,配套打造光柴储一体化的绿色离岛微电网系统,实现电能“即接即存、随移随用”,为岛上鸟类监测、记录等科学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24小时绿电供应。
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山新沙岛是候鸟的“天堂”。这里不仅生活着白鹭、苍鹭、翠鸟、黑翅长脚鹬等鸟类,更是候鸟在东亚—澳大利亚及内陆鸟类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重要停歇点和栖息地。出于对鸟类栖息地的保护,中国电信建设的基站选址比一期规划时候后退了450米。
在广东汕头,南方电网对鸟巢进行模拟3D设计,充分考虑鸟巢朝向、密度、背风向阳、水源等因素,科学选择合适的铁塔位置安装人工鸟巢。同时,工作人员结合“人工+无人机”巡视与在线视频监控,对鸟类经常筑巢的地段开展拉网式和巡回式隐患排查,启动鸟类“安居工程”,迁移野生鸟巢至安全位置超过70个。
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的深茂高铁江门新会段附近有一块约1万平方米的小岛,栖息着3万多只鹭鸟。深茂高铁与鸟类景区最近距离仅800米,建造全封闭声屏障最大限度减缓列车通过产生的噪声、震动、光对鸟儿生存环境的影响。
中交集团二航局承建的引嫩入白扩建一期工程建设期间,“蓝马甲”志愿者积极参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鹞的野外护飞救助行动,在候鸟栖息地附近村镇发放环保宣传资料和环保手提袋,特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专家为村民讲解护鸟理念。
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城建院完成的温州三垟湿地公园设计规划以水为源,哺生物活性。通过生态保护,有效保证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在温州市域内的畅通,三垟湿地多见300余种各类珍稀鸟类。
中汽中心下属中汽股份针对海滨盐碱地的特殊土壤条件,开展了长期性、规模化的绿林种植。每年,有近百只白鹭在此栖息、繁衍,这里已成为候鸟群安全可靠的“庇护港湾”。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在沈白高铁穿越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的桥上专门加建了封闭式声屏障。不同于普通屏障,全封闭式设计如“隔音隧道”,内部金属吸声板密布微孔,填充防火材料可有效吸声,大大降低了高铁运行噪声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核集团产业援疆项目——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了生态过鱼设施——升鱼机,并通过鱼类增殖放流,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自2020年首次增殖放流鱼苗以来,已累计放流鱼苗近140万尾。
中国南水北调新能源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云阳建全抽水蓄能电站积极参与“2025年世界环境日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共同将4个鱼种共6万余尾珍稀鱼放归澎溪河流。
国家管网集团坚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向深圳大鹏湾海域投放黑鲷、红笛鲷、黄鳍鲷约220万尾,斑节对虾约1000万尾、波纹巴非蛤约300万尾。
中国华电所属西藏公司建成国内首座世界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装配式鱼道,最大限度减少了大坝对雅江鱼类洄游、遗传交流等影响。投资600余万元建设国内首创鱼道智能运行监测系统,多点位、立体化进行“鱼脸识别”。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鱼类增殖站,累计放流土著鱼苗56.3万尾,有效保护了雅江里的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巨须裂腹鱼等特有珍稀鱼类资源。
中国华电阳江青洲三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构建“智能建设+生态共生”双轨发展模式,连续两年联合科研机构开展科学增殖放流,累计投放黑鲷、黄鳍鲷、断斑石鲈鱼、斑节对虾等优质鱼虾类苗种8200万尾,风电场桩基形成“人工鱼礁”,开展环境监测与标记溯源,评估放流成效,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豚、鲸鲨出没青洲三海域,绘就“风电+生态”共生图景。
中国建筑港航局在三亚西岛及其附近海域增殖放流岩礁性鱼类14.5万尾,累计投放320个人工鱼礁体,总计投礁量约6.9万空方,为鱼儿搭建近300万平方米的“新家”。
2021—2022年期间,中国大唐江苏新能源公司实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累计投放黑鲷、半滑舌鳎、三疣梭子蟹等物种8000余万尾/只,渔业资源密度提升近1.5倍,多样性指数显著上升,群落结构趋于稳定。
近日,中国宝武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全天候码头举行增殖放流暨中华白海豚保护活动。湛蓝志愿者发起了中华白海豚保护倡议,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港湾。
中国电建巴拉水电站建设过鱼设施,促进上下游鱼类基因交流;建设生态机组,保障减水河段生存环境;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累计放流珍稀鱼类130万尾。联合科研机构开展川陕哲罗鲑人工繁殖研究,2025年实现规模化培育,繁育存活率跃升至90%。
中交集团二航局参建的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毗邻中华白海豚保护区。项目现场布设双层防污帘,拦截并控制悬浮泥沙扩散,采用封闭式运输船,确保淤泥弃渣运输全程无泄漏,布设水下噪音监测设备,推行机械设备“软启动”,减少噪音对白海豚声学定位干扰;配置专业观察员监测白海豚动态,并实施温和驱赶。目前这片海域有60至80头中华白海豚自在畅游,实现建设大桥的同时白海豚不搬家。
大亚湾核电基地拥有11公里蜿蜒的海岸线,是一座“天然”的珊瑚安居港湾和保育基地,在基地周边海域已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的石珊瑚种类15种。为持续保护珍贵的珊瑚,中广核组织勘测核电站周边海底世界的珊瑚礁生存状况,2020年8月7日,全国首个核电基地珊瑚保育区——“大亚湾核电基地珊瑚保育区”正式揭牌,并完成首批断枝珊瑚苗圃培育。
2018年,中国一汽丰田联合中国绿基会正式发起“一汽丰田雪豹守护行动”,开展生态监测与调查、草地和湿地监测、社区人熊冲突缓解、环境宣教和传播等工作。多年来,雪豹守护项目在西藏丁青米乐m6县、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苏里乡、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贺兰山及其周边区域持续开展监测工作。据统计,一汽丰田共布设红外相机600余台次,保护区域超1.1万平方公里。
2023年7月,中国华能景洪水电站与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签订捐赠协议,投入资金20余万元建设“大象食堂”。项目主要对亚洲象食物源地区域内呈散生状态的肿柄菊、飞机草等外来物种进行清除,补充种植巨菌草、芭蕉树、构树等亚洲象喜食且天然原生的植物。项目共完成场地清理70亩,种植芭蕉树和构树400株以及巨菌草1.2万株。
东方电气集团景洪市1×750吨/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摒弃传统填埋模式,采用国际先进的烟气净化、渗滤液零排放工艺,将日均处理750吨生活垃圾转化为清洁电能,从源头减少垃圾渗滤液对澜沧江水系的污染,避免填埋场侵占林地、破坏雨林植被,守护亚洲象、犀鸟等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哨兵动物园是中国宝武宝钢股份生态炼钢的名片,园里悠闲生活着76只孔雀和63头梅花鹿。如今宝钢梅花鹿的生存寿命与生活在自然保护区里不相上下,宝钢已是它们的快乐家园。近些年,动物园的小孔雀和小梅花鹿连年超产。
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保存着中国东部典型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拥有百山祖冷杉、黑麂、白颈长尾雉等众多珍稀物种。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丽水庆元分公司搭建“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系统。借助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相机,实现生物识别,精准监测物种数量与活动;通过传感器进行环境监测,实时掌握栖息地的温湿度、水质等情况。
中国中铁十局在建设包银高铁过程中对生长在红线余株四合木进行了移栽。为了保证移栽的成活率,借助北斗定位系统,为每一株植物赋予电子身份证,生长数据实时同步上传云端,实现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测。
在国储林建设中,中林集团重庆林投大巴山公司建成70万亩国储林(含国有入股林地),投入9000余万元建成规范化基地,大黄与独活700亩、天麻4000余亩、淫羊藿3860亩(含高燕镇星光村GAP基地)、黄连1100亩,并率先推动渝东北首个国储林“碳惠通”项目通过市级备案,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范例。
国投雅砻江公司二滩水电站营造库区防护林334公顷,加之水库形成后对河谷气候的改善,使二滩库区原本植被稀疏、生态脆弱的干热河谷,变得郁郁葱葱。现已设立了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和二滩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热带水果之乡。
张家口市怀来东八里乡北部矿山生态保护项目是冬奥会沿线环境保护的保障性工程。针对区域内可能因自然风化及人为活动影响出现的高陡岩石面、松散坡体等生态脆弱区域,航空工业集团航勘院通过挂网防护、刻槽固土、生态袋铺设等多种技术手段,维持区域植被自然生长条件。
在福建漳州,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鹭翩跹。为守护这片生态瑰宝,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漳州核电项目采用盾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期悬浮泥沙影响范围,确保保护区水温升高不超过1℃的生态红线,让核电厂的钢筋铁骨与红树林的盎然绿意和谐相融。
“陇山十九泉”是康县政府优化“北山南水”布局重点项目。中国建筑一局携手康县政府,联合盘活水资源,做大水产业。为确保生态平衡,在取水坝设置回鱼通道,对取水源头进行植被恢复,以零污染、零噪音、零遗留的施工,尽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冶金地质总局丹江口市浪河水库综合提升工程采用深水清淤工艺具备低扰动高浓度的优势,余水经处理后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排放,可保障浪河水库下游7千米国控断面持续稳定达标,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提升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作为联合国COP15大会1633.8亩核心示范区,国机集团中机国际设计院宝丰半岛湿地建设项目成功清除入侵物种,恢复101种本土植物(含12个云南特色群落),重现滇池历史生态景观,水质稳定达标,迅速成为热门生态地标。
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河道巡检系统,精准把握监测河道水面漂浮物、非法排污、涉航施工、蓝藻等问题。通过定期巡航与实时数据回传,既能捕捉巢湖蓝藻的动态变化趋势,提前预警大规模水华爆发风险。
华侨城集团湿地是中国唯一地处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2014年成立全国第一家自然学校“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秉承“一间教室, 一支环保志愿教师队伍,一套教材”的“三个一”运营模式,培育志愿者超800名,搭建多元化课程42个系列、192个教育方案,开展公益教育活动近万场,直接参与公众近10万人次,从深圳辐射到全国,成为自然教育界先行示范的排头兵。
中国五矿所属五矿信托“饮水思源 探秘三江源”行动将信托制度优势与生态保护需求相结合,为金融工具服务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同时组织公众沿三江流域开展生态研学,通过沉浸式体验传播环保理念,累计带动数万人参与云端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