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与科学服务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内科研院校研究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有望驱动市场对科研试剂、仪器和实验室耗材的需求。据光大证券测算,我国科研服务行业在科研用户端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529亿元,提升到2030年的1350亿元。
科研服务商主要生产和销售科研试剂、科研仪器和实验室耗材等产品,同时提供配套技术解决方案的服务,下游客户包括科研用户(科研院校和政府所属研究机构等)和工业用户(药企、食品企业、新材料企业、现代农业企业等)。事实上,科研服务商不仅是上游供应商,还可以协助下游客户实现研发和生产活动的降本增效,帮助客户大幅度节省进行实验的时间、成本和精力。
北京建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建强伟业”),正是一家致力于为科学研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集柔性研发、精益制造、合作创新、高效运营于一体,为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现代农业、种质筛选、环境保护、疾病预防、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提供完整的一站式科研服务体系,是实验室整体服务理念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据悉,建强伟业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连续多年获评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和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
据建强伟业总经理高建介绍:2012年,高建开始带领团队探索科研用品全品类供应的经营模式,他与团队希望打造一家专业的科研服务运营商。
2010年前后,中国科研服务行业因发展时间较短,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需求碎片化,相关产品SKU(最小存货单位)数量众多,但需求频次不高,多为小批量多品种需求;与此同时,行业服务严重缺失,客户主要通过国外文章或进口品牌货号查询产品,缺乏选型建议、实验方向建议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建设性意见等。
另一方面,国家在研发(R&D)方面的投入增长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左右,科研投入强度也要求达到GDP的2%-3%。
不过,科研服务行业与传统民用领域相比更为闭塞,当时中国基础科研领域相对窄且前沿,基础科研从理论突破到技术转化、成果应用再到商业化,过程漫长。建强伟业的目标客户多为中国顶级科学家乃至院士级别的研究者,他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会亲自致电公司咨询产品、寻找实验用品,极大消耗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高建团队对此深深忧虑,并立志改变这一现状。
2012年至2015年间,建强伟业逐步摸索发展方向,开始从产品和服务两个方向同时发力,以此为基础确定了“产品+ 服务+”的经营策略。2015年至2018年,又用了三年时间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部管理系统Sparrow以及建立了第一个自主品牌——STEEMA。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过程与国内互联网及电商发展在时间线年前后,中国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建强伟业希望借助互联网优势,将行业繁杂的产品更便捷高效呈现给客户。公司从内部开始打造Sparrow系统1.0版本,用于管理客户,并让经营数据与内部管理同步,以此提高公司内部的运营效率,同时提升面向客户的响应时间和准确度,并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基于这些情况,建强伟业确定了“产品+ 服务+”的经营策略的可行性。在产品端,
,两个自主品牌相继推向市场;在服务端,公司秉持以全力解决客户难题为核心的理念,不仅仅关注销售产品,更关注客户的实验痛点和延伸需求,并为此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协助。随着时间推移,公司开始将内部的Sparrow系统外延至电商品牌——诺先生商城,这样一来,客户可以在商城上查询到公司自主品牌产品以及战略合作的知名品牌产品,同时也实现了前台与后台信息链的贯通,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准确性。
伴随着中国科研事业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科研服务市场也呈现出规模扩张和国产替代双驱动的特点。以2024年数据为例,R&D经费预计达到3.6万亿,但基础科研端的还有很多需求亟待解决。例如,依然有部分科研用品依赖进口,但进口产品存在价格高、交付慢、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
高建告诉动脉网,建强伟业从一开始就秉持以解决客户难题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例如,许多客户反映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建强伟业便致力于国产替代方案的研发。同时,高建指出,客户对进口品牌依赖度高,本质上是源于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而质量的关键在于产品批次间的稳定性。因此,建强伟业一开始就学习进口品牌的质量体系建立方法,并据此构建起自身的质量体系,以解决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问题。
随着市场需求的演变,客户对服务的特殊性和个性化要求日益凸显。从实验室建设、仪器的维护,到实验室的运营、改造、消杀等,建强伟业紧跟这一发展趋势,逐步布局了一系列相关业务。近年来,随着对行业了解的深入,建强伟业还在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领域进行了垂直细分的深耕,这一业务开展逻辑与公司自身建设紧密相连。
当前,建强伟业的业务布局涵盖线上与线下,并发展出STEEMA(斯蒂曼)、FUSION(弗珍)和诺先生商城。
STEEMA(斯蒂曼)的产品定位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通用耗材仪器和生物制剂。依托于公司强大的数据积累、精准的行业分析以及ISO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研发并生产高性价比的科研用品。目前STEEMA(斯蒂曼)产品系列包括小型仪器、各类容器、细胞培养、样品分析、低温样品存储用品等。
旨在满足多品种多规格需求的精细化学品的FUSION(弗珍)是建强伟业旗下的试剂品牌,产品涵盖合成砌块、合成试剂、生化试剂、色谱溶剂、氘代试剂、材料试剂等领域。弗珍依托专业的研发团队及全球供应商资源,提升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和发货效率,通过专业服务和自营平台(即诺先生商城)的优势助力科研。
值得一提的是,在品质方面,除遵循严格原料供应商筛选标准、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保障品质外,弗珍还提供定制化合成服务,且包装规格支持从毫克到千克级。
平台所提供的科研用品均是基于公司十余年的数据积累和分析,严选出的明星品牌和高品质产品,涵盖生命科学、精细化工、实验分析、安全防护、通用产品等领域。图示:诺先生商城页面
此外,诺先生商城为各类常规实验室需求提供便捷的线上咨询和预约渠道,服务包括:实验室建装和搬迁,仓储服务,代理检测,清洁消杀,仪器设备的认证、维保、校准、拆装和移机等项目。
高建坦言,搭建自有品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行业壁垒,尤其是认知壁垒,是国产化替代进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以建强伟业筛选化合物库项目为例,庞大的样品数量在保存和取用过程中,如何高效精准地查找成为难题,但彼时国内缺乏相关产品,公司只能从国外进口带扫码功能的样品瓶来解决这一困境。
随着客户需求的增长和成本控制的要求,建强伟业决定在国内进行技术开发和突破。从原料采购、技术开发方案设计到测试和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整个过程历时约三年,涉及大量细节工作,包括走访工厂、咨询行业专家等。最终研发成功,产品推向市场后获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建强伟业的技术突破正是由客户需求驱动。高建指出:“客户提出难以实现的要求时,公司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并完善业务,必须不断进行研发、与客户沟通并寻找创新点。这种研发突破是紧贴市场和产业需求的。”
近些年,随着CGT领域的高速发展,建强伟业也紧随时代步伐,逐步加重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投入,并将生物试剂产品的研发作为重点。
以STEEMA(斯蒂曼)品牌下的IPSC(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培养基产品为例。目前,IPSC培养基大多依赖进口。在产品性能方面,建强伟业的IPSC培养基的细胞增殖效率较常见进口培养基提高约20%,成本则降低约30%。
不仅如此,建强伟业还同步研发了该培养基的相关配套产品,如冻存液、缓冲液、基质胶、解离剂等,从而形成适配度极高的产品组合,这使得客户仅通过建强伟业一家公司,就能获得高稳定性的全面服务。这种产品组合研发的优势,正是建强伟业IPSC培养基系列产品的突出亮点,也是建强伟业经营理念的缩影。
高建特别指出,建强伟业未来会继续聚焦在垂直细分领域进行单点突破,例如生物试剂、玻璃类、滤器类、细胞培养耗材类、新材料类等产品,再逐步向其他方面延展,以此推进进口替代进程。
建强伟业已经在北京建立生命科学第一研发中心,在山东济南建成精细化学第一研发中心。在不远的未来,还将围绕生物试剂系列产品的研发,建立生命科学第二研发中心,以及配套的中试基地和质量控制中心,为产品获得GMP认证并进入工业领域打下坚实基础。在业务布局方面,建强伟业计划
。事实上,自2012年成立以来,建强伟业通过外部系统和自研系统积累了大量的有效数据,且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帮助公司决策和产品严选。在下一个阶段,建强伟业将借助AI技术,使业务推广和产品研发更加高效。通过持续打磨符合行业规律的算法,公司可以了解客户的研究方向,智能推荐更契合需求的产品,让客户只需选择,而无需在产品性质和规格说明上花费过多时间。
“科研试剂、科研仪器或实验室耗材的进口替代是一个必然过程,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高建还强调:“行业内许多知名品牌,无论是企业运营还是产品打造都非常优秀,建强伟业对此心怀敬畏,并将持续学习。无论是科学家、科研服务机构,还是所有从业者,都应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形成合力,减少行业内消耗,才能为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M6平台M6平台